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交视野 > 国内公交视野

北京公共交通调价对市民出行有何影响

2015-04-16 16:11:20    阅读:

人均每日花费10.4元  6成被调查者表示理解
 

       2014年12月28日,北京开始实施新的公共交通票价方案。近期,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开展“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对市民出行的影响”网络民意调查,旨在了解价格调整对市民日常支出及生活的影响,以便为全市公共交通体制机制的完善提供依据。1441位市民主动参与调查,有效样本占94%。
       
综合评价
     (一)近6成被调查者对公交价格调整表示理解
       此次价格调整前期,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广泛开展调研。通过社会意见征集、专业机构调查、召开座谈会、价格听证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民意,给出了足够的公共政策适应期和缓冲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6成被调查者对公交价格调整表示理解,其中22%的被调查者表示理解并接受,37.1%的被调查者表示理解但仍需适应。
     (二)认为调价对缓解拥挤程度的作用相对更明显
       被调查者从出行时间、拥挤程度、交通拥堵三个方面,评价公交价格调整前后的变化情况(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在出行时间、拥挤程度、交通拥堵上,大家觉得公交价格调整前后并没有明显变化,多数人选择“跟以前一样”。但相对而言,价格调整对缓解拥挤程度的作用更明显。将近2成被调查者认为车内拥挤的缓解程度,高于出行时间和交通拥堵的改善程度(分别为3.5%和5.8%)。根据市发展改革委消息,自公交票价调整实施以来,本市地铁客流下降约10%。
价格调整对市民支出和生活的影响
     (一)花费:每人日均花费10.4元,全年公交花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3%
       公交价格调整后,被调查者公共交通出行平均每天花费10.4元,44.2%的被调查者每天花费在10-15元之间。与调整前相比,平均每天多花费6.6元。73.6%的被调查者每月公共交通支出占个人月收入比例在8%以下(见图1)。
       按照22个工作日计算,上班族每月公共交通花费228.8元(未考虑打折因素)。根据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预计全年公交花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3%。根据国际经验,公共交通支出占个人年可支配收入的合理范围一般在5%至10%左右。
     (二)出行方式:价格调整并未改变多数人的出行方式
       90.1%的被调查者日常出行方式为公交、地铁(图2)。公交出行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本次调查为自愿填报,主动参与调查的多是与公交出行密切相关的人。价格调整后,79.2%的被调查者出行方式较之以往没有改变。
      
17.8%的被调查者表示天气允许情况下,将改变原出行方式采用绿色出行,尤其是通勤时间在半小时、通勤距离在5公里以内的市民。
     (三)对生活影响:近6成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影响或者影响不大
       综合来看,谈及公交价格调整对市民生活的影响,59.4%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影响或者有一些影响,分别有28.2%和12.4%的被调查者认为影响比较大和非常大。价格调整对通勤距离和时间短的人群影响不大,但对于单程通勤距离25公里以上、单程通勤时间1.5小时以上、18-30岁年轻人、低收入组的人群影响更大。
对完善公共交通服务的几点建议
        当问到“您认为北京目前最主要的交通问题”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交通管理不好(66.5%)、道路网能力低(55.6%)、机动车增长过快(48.1%)。市政府《关于提高公共交通发展、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意见》提出,2017年我市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力争达到72%的目标。为进一步完善公交价格调整机制,提升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建议:
      (一)充分征求民意,继续完善公交票价优惠政策
       借鉴国外公共交通票制经验,继续完善公交票价优惠政策。推出灵活多样的票价机制进行分时分段计费,实现精细化管理。例如低峰票价,往返票,家庭票(团体票),月票、周票、季票、年票,“P+R”车票(指包含了便宜的停车费和往返车票的公共交通费)等。综合考虑乘客需求、运营、系统改造等因素,适时分阶段推出。
        需要注意的是,民众的接受和认同是公共政策有效实行的必要前提。因此,在继续完善公交票价优惠政策的时候,应延续公交价格调整广泛征求民意的工作机制,在获取好建议的同时,增加政策的可接受性。
      (二)完善公共交通服务,方便公交出行和绿色出行
        提供综合性、多样化、高水平的公共交通服务,满足市民公交出行需求。
        综合性方面,需统筹考虑公交专用车道、“P+R”停车场地、公交和轨道换乘步行系统、轨道站点与周围建筑衔接等,作为公共交通组成部分,提高出行效率和便捷性。
       多样化方面,确保公交能以最低的社会成本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多样化和绿色出行需求。例如,进一步推广社区通勤班车,实施非机动车独立路权,解决公共租赁自行车网点少、车况差、晚间服务等问题,改善自行车、步行等短距离出行的环境。
       高水平方面,在较高的可达性和准时性基础上,通过智慧化交通系统掌握运营、客流情况,运用电子显示屏、手机APP、网络等方式,提供出行信息、实时路况、换乘等便利的交通服务。
     (三)关注通勤距离和时间长、低收入等群体出行问题
       城市居住功能外移和交通拥堵,是上班族通勤时间长、路程远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在国际化大城市更显突出。本次调查显示,65.8%的被调查者单程通勤时间在1个小时以上,64.5%的被调查者单程通勤距离在15公里以上。
       通勤距离和时间长、低收入等群体是对公交价格调整敏感的人群,也是受影响较大、接受程度较低的人群。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测算票价调整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通过社会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来保障其基本出行。





文章关键词:

版权所有:河南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黄河南路8号    邮编:450046    电话:0371-68089677    传真:0371-68089677

备案号:豫ICP备14030138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251号    技术支持:天迈科技

关闭